2009年4月22日星期三

克说的东西是否实际?

  我们当然有权利质疑克里希那穆提,宇宙的智慧不会专属于他,而他说的东西似乎总是那么晦涩、艰深、难以捕捉又远离尘世。克说的东西是否实际?如何把他的教诲带进生活的现实,而不是成为美妙的幻想?我们似乎看不到一点希望。“实际”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头脑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我们质疑克所说的东西是否“实际”的时候,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抱怨”的:
1、不可操作性:
作为一种解脱之道,克的教诲似乎完全没有可操作性。怎么实践?我们该做什么?如果说那个“觉察”就是唯一的操作,那它到底是什么?有没有具体的操作程序与一份“觉察说明书”?克已经很直接的说了:没有方法,也不要去问“如何”。这真的是让我们很难办。当一种解脱之道提供不出一种可供学习和使用者操作的具体程序时,我们当然认为它是不“实际”的,它与真实的生活可能不会有任何关联。

2、没有什么效果:
缺乏操作性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我们看不到学习的效果。这显然是所有的学习者所无法接受的。解脱之道理所应当“为我们”带来解脱,如果我们还是老样子,甚至更糟糕,那它当然是很不“实际”的,因为它不能带来改变。

3、与现实生活的脱节:
我们的现实生活多少是混乱与痛苦的,这也许就是我们接近克的原因。但是,当我们看到克为我们所指出的“可能的生活方式”——一种全然的爱的生活,一种全然的创造性的生活,我们可能忽然心生恐惧,并拒绝接受。因为那与我们现在的社会现实是严重脱节的,爱不可能让我们安全的生存在这个世界里,那些“可能的生活方式”或许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

这就是我们对克所说的东西是否“实际”的种种质疑,现在我们来了解这种种质疑背后的自我,看看它是怎么思考的:

1、当我们希望有一种“可操作性”的东西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是在希望有一种手段和方法,我们希望觉察可以有一种流程可以遵循。因而我们是在希望有一种具体的方法可以为我们带来结果,手段意味着对目标和结果的兴趣,因而我们其实是在渴望着未来的结果,而并不关心我们生活的现实。但是,对结果的渴望恰恰是一种障碍。当我们抱怨克说的东西“不可操作”的时候,恰恰那个“抱怨”需要被了解,需要被看清,需要被解决。

2、当我们抱怨“没有什么效果”的时候,实际上我们还是在关心我们所渴望的那个“结果”。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得到,并且希望那个“得到”可以越快越好,但那个东西恰恰是无法“得到”的,它需要通过“否定”的、被动的方式才能发生和实现。渴望“效果”的出现、渴望体验与境界,说明我们并不关注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并不知道觉察是什么,而那正是 “没有什么效果”的根本原因。

3、我们认为克说的东西脱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认为他所说的都是一种理想主义。可恰恰相反,他的教诲、他所指出的生活方式却是最实际的。当我们每个人都在憧憬着美妙的明天、都在做着白日梦都在“努力”解决自己生活的种种问题时,克说那些“理想”不会起任何作用,因为理想只是我们头脑的投射,理想意味着对“结果”的渴望,以及对我们生存现实的根本放弃。实际上,我们才是真正可怜的“理想主义者”,而克正在质疑我们的“理想主义”,希望我们看到理想的虚幻和不凑效。

多么讽刺——一个反对任何理想的人竟然被认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真正关注实际生活的人却被认为是一个浪漫主义者。

1 条评论:

  1. 我认为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正与老子、庄子的提倡“无为”思想一至,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无所不为”
    ----心云之上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