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0日星期日

【阅读自己这本书】连载四

  下一页说:对于人类,对于那个正在阅读自己这本书的你来说,是否可能从恐惧中彻底摆脱,从而不留一丝恐惧?它又说:不要要求方法。方法意味着重复,和一个体系;你所发明的体系不会解决恐惧的问题,因为这样你就是在追随一个体系,而不是在了解恐惧的本质。所以不要寻找一个体系,只要了解恐惧的本质。它说:了解是什么意思?要不你了解言辞的结构和文字的意义,这些只是理智运作的某种形式,要不你看到其真相。当你看到真相,事物就消失了。当你清楚地在你自身中看到思想和时间是恐惧的要素,不是作为一个语言表达,而是成为你的一部分-它就在你的血液中,你的头脑中,你的心中-时间就是那个要素,然后你就会发现恐惧不再有立脚之处,它只是时间。因为,恐惧是由时间和思想引发的。我害怕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我害怕孤独。我从来没有仔细检查我的孤独-孤独是什么-但是我害怕它,也就是说,我逃避它,但是孤独是我的影子,它追着我。你无法逃避你的影子。因此,如果你有观察的耐心,就是说,不要逃开,而是去观察,去看,去听,去倾听这本书在告诉你什么,它会告诉你时间是那个要素,而不是恐惧;所以你必须了解时间。如果你了解时间,那么恐惧或许会终止。
  
  这本书在请求你找到时间和思想之间的关系。思想是从已知到已知的一个运动。它是一个运动,过去的记忆遭遇当前的处境,修正自己,然后接着如此。随着日出日落,从昨天到今天到明天的运动是时间的运动。还有一种心理时间。那是说,我知道了疼痛,我希望自己不要再有疼痛,它可能再度发生-这就是从过去到当前,修正自己,然后进入今后的那个运动。有手表上的时间,有内在的时间:你希望成为什么;你不是,但你希望着;你是暴力的,但你希望你是非暴力的。你贪婪,妒忌,但是你期望通过时间,通过改变,逐渐地去除它们。因此,时间是从过去,现在到将来的一个运动。思想也是来自于过去-知识,记忆-的一个运动。所以时间就是思想。
  
  下一个问题更加难以回答。你必须有耐心继续深入。我是在一个特定的意义上使用“耐心”这个词的。耐心意味着时间的不在。耐心一般意味着:慢点走,有点耐心,花点时间,不要马上反应,安静,放轻松,给另一个家伙机会表达他自己,诸如此类。我们不是在上面这个意义上使用“耐心”这个词的。我们说,耐心意味着忘记时间,你才能看,才能观察,但是如果你通过时间做观察的话,你是不耐烦的。你必须有耐心阅读这一章。时间是恐惧的一个要素。思想是时间。只要思想在作用,你必定会有恐惧。
  
  接下来一章说:是否可能停止时间,是否可能终止时间?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个重大的要素-我不是,但我将会是;我不知道,但我将会知道;我不懂某种语言,但给我时间,我将学会它。时间治愈我们的创伤。时间钝化敏感度。时间摧毁了关系。时间妨碍了解,因为了解是立即的,而不是“我将学习去了解”。因此,这本书说,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我们的大脑随着时间而进化了。它不是你的或者我的大脑,而是人类的大脑,那个人类的大脑就是你。你已经把那个大脑认同为你的大脑,你的头脑;但它不是你的大脑或者头脑,而是已经进化了亿万年的人类大脑。你发现,那个被时间所限制的大脑只能在时间中运作。我们正在要求大脑做一些决然不同的事情。这本书说你的大脑,你的头脑在时间中运作。时间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时间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除了技术性的问题。不要把时间作为任何问题-你和妻子之间,你和工作之间等等的问题-的解决办法。这一点很难理解。请让你的头脑知道这一点,恰当地阅读这本书。
  
  这本书说:时间能否终止?如果你不终止它,恐惧及其它带出的所有后果就会继续。这本书说:不要问如何终止它。当你问某个人如何终止它的时候,他没有读过这本书,他只是会给你一个理论。我不知道你是否了解这一点。这就是真实的修持,那就是去探询时间是否能够终止。这个讲话者说能够终止,而且确实终止了;这个讲话者这样说,而不是你这本书。这个讲话者说时间终止了。但书如果你相信他那本书,你就没有在阅读自己这本书,你只是根据言词生活,根据言词生活不会消解恐惧。所以你必须去阅读这本时间之书-进入它,探索时间的本质,你是怎样根据时间来反应的,你的各种关系是如何奠基于时间的。进入它。它说知识就是时间。如果你运用知识作为进步的手段,你就会被陷在时间之中,如此一来,恐惧,焦虑,以及整个过程就会照旧。探询终止时间的本质需要一个安静的头脑,一个不害怕的,自由观察的头脑,观察时间在你身上的运作,以及你如何依赖于它。你知道,如果有人告诉你根本没有“希望”这样的事情,你会恐慌,不是吗?你了解我正在说的话吗?希望就是时间。
  
  所以,你必须检查时间的本质,认识到你的大脑,头脑和心灵是一体的,共同在时间中运作。它们都受限于时间,因此你正在请求决然不同的事情,你正在请求那个大脑,那个头脑,以不同的方式运作,而那需要极大的注意力。

阅读全文...

2009年5月5日星期二

【阅读自己这本书】连载三

  接下来一章说,只要你以一个中心面向边缘去运作,那样就必定有冲突。那就是说,只要你以自己为中心,自私地,自我地,个别地行动,把整个巨大的生活窄化进那个小我,你就不可避免地创造了无秩序。那个“我”是由思维组合在一起的一个非常小的东西。思维说,“我是某某人”,那个由我的名字,样子,心理结构和它建造的自我形象所组成的“某某人”。因此,只要有自我中心的活动,就必然有冲突,必然有无秩序。

  接着你这本书说,别问怎样去掉自我中心。这本书说,当你问怎样,你就是在寻求一个方法。追问那个方法,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中心。这本书正在告诉你所有这些,不是我在告诉你这些。那个讲话的人不是在帮你翻译这本书;我们在一起阅读它。只要你隶属于任何部门,团体,宗教,你肯定会创造冲突。这个很难消化,因为我们都相信一些事情。你相信上帝,另一个人不相信;另一个相信佛陀,还有一个相信耶稣,而伊斯兰人说只有另外一个神。因此,信仰在人与人之间带来区分。没有必要相信什么,当你只是关心事实,关心那些实际上在你的这本书里正在发生的事实。

  然后一个疑问就出现了:你是怎样读这本书的,你是否跟这本书是分开的?当你拿起一本小说或者一本惊悚小说,你是作为一个局外人在阅读它,随着那些令人兴奋的故事之类,一页一页地翻阅着。但在这里,那个读者就是这本书本身。他就像阅读自己的一个部分那样正在阅读这本书;他其实并不是在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又告诉我们,人一直活在权威之中-政治的,宗教的,领导的,上师的,那些知道的人的,知识分子的,和哲学家的权威之中。他总是遵从于某个权威模式。
  
  请仔细倾听这本书正在告诉我们的,那就是:存在一个律法的权威-不管你是否赞成,律法的权威依然存在-有警察的权威,民选政府的权威和独裁者的权威。我们不是在谈论这种权威,我们正在这本书中阅读的是头脑为了安全而寻求的那个权威。
  
   头脑总是在寻求安全,这本书告诉我们,当你在心理上寻求安全,你就不可避免地会创造权威-牧师的权威,某个形象的权威,某个宣称“我开悟了,我来告诉你”的权威。因此,这本书说,从所有这些权威中解脱,那就是说,成为你自己的光。不要依赖任何人来了解生活和这本书。阅读这本书,不要任何人站在你和这本书的中间-不要哲学家,牧师,上师,上帝,不需要。你是这本书,你正在阅读它。因此,必须从另一个人的权威中解脱,不管这个权威是你丈夫或者妻子。这就是说能够独自承担。
  
  这本书告诉你,你已经探讨并阅读了第一章:无秩序,秩序和权威。下一章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人们之间的关系,生活是在行动中展现的人与人的关系。它不仅仅指与你亲密的人的关系-你与整个人类是相连的。你就像其他人类一样,不管他们住在哪里,因为他们受苦,你就受苦,依此类推。在心理上你就是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你。如此你承担着巨大的责任。然后这本书在下一章又说:人从古至今在生活中一直与恐惧相伴-恐惧,不仅是指对大自然的恐惧,对环境的恐惧,或者对疾病和意外等的恐惧,也是指更深层次的恐惧,那些深处的,无意识的,无可名状的恐惧波浪。我们正一起把这本书的这一章读到结束处,它说,“观察它,你就能够停止它”。这本书在下一章又说:什么是恐惧?它是怎样升起的?什么是它的本质?为什么人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人在生活中与之相伴?人是否已经变得习惯于它?人是否已经接受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什么人们,或者说人类,不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使头脑彻底从恐惧中获得自由?只要有恐惧,你就生活在黑暗之中,你的崇拜就是出自那个黑暗,所以崇拜毫无意义。
  
  深入阅读恐惧的本质极为重要。那么,恐惧如何升起?它是否是过去的记忆?某些痛苦的记忆;某些你不应该做却做了的事情;一个你不想被发现并且担心可能被发现的谎话;一个玷污了你的头脑你又害怕那个玷污的行为。或者你担忧将来,或者你担忧失去工作,或者你担忧在一个国家的某个小小单位中不能成为一个优秀分子。我们有数不清的各种各样的恐惧。人们害怕黑暗,人们害怕公开发表意见,人们害怕无法实现不管什么样的目标。还有对疾病的恐惧;一个人可能在肉体上有很多痛苦,那个痛苦刻骨铭心,所以害怕那个痛苦卷土重来。这本书说:继续读。什么是恐惧?它是否来自思想?它是否来自时间?我现在挺健康的,但是当我老了,我将会得病,所以我担忧。这个就是时间。或者,思想告诉你,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我也许会失去工作,我也许会变成瞎子,我也许会失去妻子,等等。这些是否是恐惧的根源?-这本书在问你。你这本书就叫你翻到下一页,你就会在你自己身上发现答案;我这个演讲者不会告诉你。它说,思想和时间是恐惧的要素。它还说,思想就是时间。

阅读全文...

2009年5月1日星期五

【阅读自己这本书】连载二

    这本书的第一章是什么?这是你的书,那么这一章是什么内容呢?除了机体的存在-机体组织的所有那些艰辛:肉体,疾病,懒惰,迟缓,必要的食物和营养的匮乏-除了所有这些,第一个动作是什么呢?你也许照看过你的脸部,梳理头发,涂抹脂粉,或所有其他这些事情,但是你却从来没有透视过你自己。如果透视自己,难道你没有发现你自己就是一个二手人?把自己看作二手人或许相当不舒服。但是我们满脑子是别人的知识-一些别人,教师,大师所说的,佛陀说的,耶稣说的,等等。我们满脑子是这些。同样,如果你读过学校,学院或大学,在那里你被教导怎样做,怎样思考。因此,如果你意识到你是一个二手人,你就能够把头脑的二手品质放在一边,直接去看。

  敬请跟随:第一个观察是,我们生活于矛盾之中,在我们内在没有秩序可言。秩序不是一张蓝图。秩序是把每件事情放在合适的位置。但是秩序所蕴涵的要比某些特定的习惯或者正常的功能运作这些意思深远的多。

  因此,你在这本书的第一章发现,我们处于一个十分混乱,毫无秩序的生活之中-想要一样东西,却否认自己想要它,说一样事情,却去做另一样事情,想一样事情,却做另一样事情。就这样不断地处于矛盾之中。有矛盾,必有冲突。你现在正在翻阅你自己这本书-你处于一个没有秩序的生活之中,你处于不断的冲突之中。那个冲突表现为:野心,想要去实现,以及跟某个人,某个国家,某个观念的认同,而从未跟事实共处。我们生活于无秩序之中:在政治,宗教和家庭生活中。

  我们必须发现什么是秩序。这本书会告诉你,如果你知道如何阅读的话。它说你生活于无秩序之中。读下去,翻到下一页,然后你就会发现生活于无秩序中是什么意思。如果一个人理解无秩序的本性——不是理智上或言词上的理解,而是实际上真正的理解-以及这本书正在告诉我们什么-不要去翻译,不要使它变成一个理智上的概念,而是恰当地阅读它,当你这样读它,它就会告诉你,你的矛盾确实存在,这些矛盾只有在你理解了矛盾的本性之后才能终止。矛盾存在是当有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共产党和非共产党之间的区分,是当在各种不同的佛教徒,各种不同的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等等之间有了不停的区分行为。哪里有区分,哪里就必然有冲突,这就是无秩序。当你理解了无秩序的本性,出于那个了解,出于对无秩序本性的深深理解,秩序就自然地降临了。

  秩序就像一朵鲜花一样自然开放,而且这朵秩序的鲜花永不凋谢。假使一个人真正地阅读这本告诉他哪里有区分哪里就有冲突的书,那么他总是在生活中具有秩序。

阅读全文...

2009年4月25日星期六

【阅读自己这本书】连载一

   整个人类的故事就在你里面,那些根深蒂固的恐惧,焦虑,悲伤,愉悦和人们千百年来积累起来的信仰,所有这些体验就在你里面。你就是那本书。它不是出版社印刷的那种书;它不是为了出售。你无法去找一个心理分析师,因为他的那本书跟你的那本是一样的。不仔细,耐心,小心地阅读这本书,你就永远无法改变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腐败和不道德的社会。 到处是贫穷和不公等诸如此类的事情。任何认真的人都会关心当前这个充满混乱、腐败和战争的世界的种种状况-战争是最大的犯罪。为了给我们这个社会及其结构带来根本的改变,我们必须能够阅读自己这本书,而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社会正是由我们每个人,我们的父母,祖父母等所形成的。所有的人共同创造了这个社会,当这个社会不发生改变,就会有更多的腐败,更多的战争,和对人类精神的更大的破坏。因此,要阅读你自己这本书,你必须具备聆听它在说什么的艺术。聆听意味着不去干涉这本书所正在讲述的。就象观察一片云彩一样观察它。对云彩,或者在风中摇曳的棕榈叶,或者日落的美景,你无法做任何事情;你无法改变什么。因而你必须具备聆听这本书正在说什么的艺术。这本书就是你;它会揭示所有事情。

  还有一个艺术,那就是观察的艺术,看的艺术。当你阅读自己这本书,没有你和书之分,没有你这个读者和外在于你的书本之分。这本书就是你。

  还有另一个艺术:学习的艺术。计算机可以学习,它们可以被编程,然后它们就重复那些指令。我们先经验、积累知识,把它们储存在大脑中,然后通过记忆形成思想,然后就有了行为。通过那个行为你又开始学习。因此,学习是对更多知识的积累。这就是一个醒着的有意识的头脑所一直在做的,就象一台计算机。经验,知识,记忆,思想,行为-那就是我们一直在做的,这个就被称为学习-从经验中学习。这一直以来就是人类的故事-不断的挑战和回应挑战。这本书就是人类的整个知识,那就是你本人。

  我知道你可能极为博学,受过很高的教育;但是我将使用十分简单的语言来讲述这些。但是词语并非事务本身。请随时记住,词语并非事物本身。符号决非真实。因此,就象我刚才所说,有一个看的艺术,一个听的艺术,和一个学的艺术。人从来没有从已知中获得自由;我们所谓的学习变成机械性的了。学习的艺术与此决然相反。学习意味着穿越知识的限制,继续往前。现在,让我们一起运用这三种艺术-聆听,观察,学习的艺术,来阅读生活这本书。你们跟我一起读这本书;我并不打算替你读书。我们要读人这本书,也就是你,我,或其他人。请倾注一点注意力在这上面。如果我们知道如何阅读自己这本书,所有的冲突,悲苦都会结束。只有这样的心灵才具有宗教性,而不是一个信仰什么的心灵,也不是一个施行种种宗教典礼的心灵,而是一个自由的心灵。彻底阅读了自己这本书,这样的心灵才会收到真理的祝福。

阅读全文...

2009年4月22日星期三

克说的东西是否实际?

  我们当然有权利质疑克里希那穆提,宇宙的智慧不会专属于他,而他说的东西似乎总是那么晦涩、艰深、难以捕捉又远离尘世。克说的东西是否实际?如何把他的教诲带进生活的现实,而不是成为美妙的幻想?我们似乎看不到一点希望。“实际”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头脑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我们质疑克所说的东西是否“实际”的时候,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抱怨”的:
1、不可操作性:
作为一种解脱之道,克的教诲似乎完全没有可操作性。怎么实践?我们该做什么?如果说那个“觉察”就是唯一的操作,那它到底是什么?有没有具体的操作程序与一份“觉察说明书”?克已经很直接的说了:没有方法,也不要去问“如何”。这真的是让我们很难办。当一种解脱之道提供不出一种可供学习和使用者操作的具体程序时,我们当然认为它是不“实际”的,它与真实的生活可能不会有任何关联。

2、没有什么效果:
缺乏操作性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我们看不到学习的效果。这显然是所有的学习者所无法接受的。解脱之道理所应当“为我们”带来解脱,如果我们还是老样子,甚至更糟糕,那它当然是很不“实际”的,因为它不能带来改变。

3、与现实生活的脱节:
我们的现实生活多少是混乱与痛苦的,这也许就是我们接近克的原因。但是,当我们看到克为我们所指出的“可能的生活方式”——一种全然的爱的生活,一种全然的创造性的生活,我们可能忽然心生恐惧,并拒绝接受。因为那与我们现在的社会现实是严重脱节的,爱不可能让我们安全的生存在这个世界里,那些“可能的生活方式”或许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

这就是我们对克所说的东西是否“实际”的种种质疑,现在我们来了解这种种质疑背后的自我,看看它是怎么思考的:

1、当我们希望有一种“可操作性”的东西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是在希望有一种手段和方法,我们希望觉察可以有一种流程可以遵循。因而我们是在希望有一种具体的方法可以为我们带来结果,手段意味着对目标和结果的兴趣,因而我们其实是在渴望着未来的结果,而并不关心我们生活的现实。但是,对结果的渴望恰恰是一种障碍。当我们抱怨克说的东西“不可操作”的时候,恰恰那个“抱怨”需要被了解,需要被看清,需要被解决。

2、当我们抱怨“没有什么效果”的时候,实际上我们还是在关心我们所渴望的那个“结果”。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得到,并且希望那个“得到”可以越快越好,但那个东西恰恰是无法“得到”的,它需要通过“否定”的、被动的方式才能发生和实现。渴望“效果”的出现、渴望体验与境界,说明我们并不关注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并不知道觉察是什么,而那正是 “没有什么效果”的根本原因。

3、我们认为克说的东西脱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认为他所说的都是一种理想主义。可恰恰相反,他的教诲、他所指出的生活方式却是最实际的。当我们每个人都在憧憬着美妙的明天、都在做着白日梦都在“努力”解决自己生活的种种问题时,克说那些“理想”不会起任何作用,因为理想只是我们头脑的投射,理想意味着对“结果”的渴望,以及对我们生存现实的根本放弃。实际上,我们才是真正可怜的“理想主义者”,而克正在质疑我们的“理想主义”,希望我们看到理想的虚幻和不凑效。

多么讽刺——一个反对任何理想的人竟然被认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真正关注实际生活的人却被认为是一个浪漫主义者。

阅读全文...

2009年4月16日星期四

宣布解除世界明星社

     1929年8月3日,在贝赞特夫人和三千名会员的面前,克里希那穆提斩钉截铁地宣布解除世界明星社。他当时对会员的演说,几乎是他弟弟死后觉醒的般若智慧的总结,也代表了他终身不移的立场:

“我主张真理是无路可循的。你不能透过任何宗教或法门而达到它。我绝对坚持这个观点。既然真理是无限的,没有任何束缚而又无路可循,当然也就不需要人为组织了。没有任何组织有权利强迫人们专走特定的一条路。如果你了解了这点,你就会发现信仰根本无法组织化。信仰纯属个人之事,你不能也不应该使它组织化,如果你这么做,真理就变成了僵死的教条,同时也变成那些懦弱的人和暂时无法得到满足的人的玩物。真理无法屈就于人,人必须通过努力来亲近它。高山无法自动移到你的脚前,你必须不畏艰险地穿过山谷,攀过悬崖峭壁,才能到达山顶。我不愿意属于任何宗教组织,请你们务必谅解这点。再一次地,我坚持主张没有任何宗教组织能引领人们见到真理,如果为了这个目的而成立人为组织,必定造成人们的依赖、软弱和束缚,既阻碍他们的成长,也使他们残缺不全。个人的特色一被抹杀,便无法见到那无限的真理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身为社长却又解散它的原因。我这么做完全是自动自发的,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影响。

“世界导师重现这件事没什么了不得,所以我不需要任何追随者。一旦追随某个人,你就不再追随真理。我不管你们有没有听懂我的话,我既然要在世上完成一件事,就要毫不动摇地贯彻到底。我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何使人类得到解脱。我要把他们从所有的牢笼和恐惧之中解放出来,因此不再建立任何新的宗教、教会、理论或新的哲学。你们可能会问我,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在世界巡回演说,让我告诉你为什么:因为我不想要任何追随者,任何与众不同的门徒。人类是多么喜爱与众不同啊!他们竭尽所能标新立异,我绝不鼓励这种可笑的行为,无论在天上或地上我都没有门徒。

“有一位新闻记者访问我的时候对我说,他认为能把一个拥有数千名会员的组织解散,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他说,‘解散以后你要怎么办,怎么谋生?那时将不再有人听你演讲,或追随你了。’我告诉他,只要这个世界上有五个人听进去我的话,而且彻底照着我的话去生活,也就绰绰有余了。

“如同我曾经说过的,我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使人类都能得到解脱,帮助他们挣脱所有的局限,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证悟自性。

“因为我已经脱离束缚,完整地获得自由,因此我希望那些想了解我的人也能获得自由,而不是追随我,把我关在笼子里,变成一个新的教主。他们应该解脱所有的恐惧,包括宗教的恐惧、赎罪的恐惧、得不到爱的恐惧、死亡的恐惧以及存在的恐惧。画家画画是因为他喜欢做这件事,在这件事中他表达了自己的荣耀与幸福,我做这件事也是如此,并不是因为我想从别人身上获取什么。

“你们已经习惯于听从权威的话,你们以为依赖某个权威,就能得到心灵的解脱,你们希望靠另外一个人的神力帮你们得到永恒的快乐,因此你们所有的人生观都奠基在这个权威的身上。
“你们听我演说已经有三年,除了极少数的人之外,都没有什么改变。你们现在听我说话,不要只是一味接纳,必须分析清楚之后,才能完全了解我的意思。你们一旦臣服于某个权威,一定想在这个权威之上建立一个组织,于是就落在牢笼中了。

“你们所有的人都想依赖别人获得快乐,获得最终的解脱。你们已经等了我十八年,我现在终于有机会告诉你们必须把权威放在一边,向你们的内心观照,才能获得证悟、光荣和纯净,你们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听我的话。也许极少数一两个人听进去了。

“因此,我们为什么要成立宗教组织?
“为什么要让那些伪善的人追随我这个权威的假象?这句话没有任何恶意,只因为我们已经到达一个必须面对事实的瓶颈。去年我曾经说过我绝不妥协,当时很少有人听进去我的话。而今年我已经把话说得非常清楚了。世界明星社在这个世界上拥有无数的成员,他们准备听我的教诲已经有十八年了,而他们现在却丝毫不愿意听我的话。

“因此,为什么要成立宗教组织?
“我已经说过,我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人类获得彻底的解脱。只有当人们获得理性与爱之间的和谐,才能获得不朽的永恒。绝对真理就是生命本身,我要每一个人都像晴空中的飞鸟一样快乐,无拘无束,独立自主,充满着自由的至乐。你们已经等了我十八年,我现在告诉你们,你们必须从纠结不清的烦恼中解脱,要做到这点并不需要宗教组织。这个世界上可能只有五个到十个人能真正了解我的话,而且能够把不重要的琐事放下,专心在灵性上精进。至于那些懦弱的人,没有任何宗教组织能帮他们找到真理,因为真理不近不远,就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你们要打字的时候,便使用打字机,你们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把打字机供在神坛上,但是当你们一心想成立宗教组织时,你们却在这么做。所有的新闻记者问我的第一个问题都是:你有多少追随者?人们都从信徒的多寡来判断这个权威是真是假。我告诉他们我不知道我有多少追随者,我也不在乎这一点,即使只有一个人得到解脱,也就足够了。你们总以为只有少数人握有通往至乐境界的钥匙,其实那个钥匙就是你自己。在你净化自己的当下那一刻,你已经身处彼岸了。你将会发现,依赖别人带给你快乐、安慰和力量,是多么荒谬的事。
“因此,为什么要成立宗教组织?

“你们一直习惯让别人来验证你们修得的果位,这真是幼稚极了,你的内心美丑与否,只有你自己知道,除了你之外,怎么可能有别人知道你内心的真相,你们对这类事太不严肃了。

“因此,为什么要成立宗教组织?

“但是那些一心想了解、想探索无始无终永恒的人,就会真的手携手勇猛精进,他们也必定会激励那些生活在幻象中的人。他们将全神贯注燃烧出灿烂的火焰,因为他们已经有了领悟。这样的团体才是我们要创造的,只有在如此深厚的情谊之上,人们才可能互助合作。这种合作之中既没有权威,也没有任何动机,更不是为了赎罪,只因为他们已经领悟。这件事比任何享乐或牺牲都要伟大得多。

“经过两年的深思,我才做出这个决定,这不是暂时的冲动,也不是在别人的影响之下做的。身为社长的我,现在已经决定解散世界明星社,你们有权利成立另外的组织,成立另外的牢笼,或是为牢笼点缀一些装饰品,那都不是我关心的事了。我唯一关心的只有如何彻底使人们得到解脱。”

不久,所有属于世界明星社的财产全数退还给当初的捐赠者,只留下一间小小的办公室,由拉嘉戈帕尔主持克里希那穆提演讲集的出版事务。这时,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克只是一个完全反对宗教信仰的哲人,许多通神学会的死硬派甚至主张世界导师的化身已经被摧毁。

阅读全文...

2009年4月10日星期五

奥修谈克里希那穆提之死

  问:「你和克里希那穆提的关连是什么?」
  那是一个真正的神秘。自从我知道他起我就爱上他,而他也一直深爱着我。但是我们从来没见过面;因此这个关系、关连是某种超越字句的东西。我们不曾见过对方,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我们是最接近彼此的两个人。我们有不需要语言、不需要实体出现的伟大沟通……。

  你问我有关我与他的关连。那是有可能的最深的关连——那不需要实体接触、不需要文字沟通。不只如此,有一阵子我一直在批评他,他一直在批评我,而我们享受彼此的批评——我们完全知道对方不是真心的。现在他死了,我会怀念他,因为我无法再批评他了;这样不好。批评他是一件如此喜悦的事情。他是这个世纪最聪明的人,但是他不被世人所了解。


  他已经死了,而这个世界继续走它自己的路,甚至不回头看一下那个最聪明的人已经不在了。很难在几世纪之内再发现那种敏锐和聪明了。但是世人如此地像梦游者,他们没注意到什么东西。在报纸上他的死讯只被刊登在一个没人会读的小角落。似乎那个持续讲了七十年的话、走遍全世界、试着帮助世人不受制约、试着帮助世人自由的九十岁老人——那个为人类自由、人类的尊严的整个历史做过最大努力的人似乎没有人对他付出一点尊崇。

  我不为他的死感到难过。他的死很美;他达到了所有生命能够给予的东西。但是我确实为这个世界感到难过。这个世界一直在错过它的最伟大的意识飞翔、它的最高峰、它最明亮的星星。它太关心琐屑的小事了。

  我们的工作是合而为一的。克里希那穆提死了,但是他的工作在我死之前不会死。他的工作会继续下去。

阅读全文...

2009年4月7日星期二

【懂得爱】连载三

  因此,在你问爱是什么的时候,你也许会害怕看到真正的答案,因为它可能意味着一种彻底的剧变—— 它可能会毁了你的家庭。你也许会发现你根本不爱自己的妻子、丈夫或孩子。你真的爱他们吗?你可能会决定毁掉辛苦筑起的家园,从此再也不去教堂或寺庙了。

  如果你仍然想追问真相,你就会认清恐惧不是爱,依赖不是爱,嫉妒不是爱,占有控制不是爱,责任义务不是爱,自叹自怜不是爱,不被人爱的痛苦不是爱。爱不是恨的另外一面,正如谦卑不是虚荣的反面一样。如果你能毫不强制地,就像雨水洗去绿叶上的积尘一般除净那些假象,也许你会突然见到那朵人们所渴望的奇葩。

  如果你尚未获得那丰盛的爱,还没有满怀着爱,这世界就难逃厄运了。你的理智告诉你,人类的团结才是一切的根本,爱是惟一的途径,可是谁来教导我们去爱?有没有任何权威、方法、制度能告诉我们如何去爱?如果要别人告诉我们,那已经不是爱了。如果我们说“我要练习去爱,我要每天静坐沉思,练习慈悲、温柔,尽量努力去关心他人的需求”,这是不是意味着爱是可以锻炼,可以用意志力达成的?每当你有意训练自己的心去爱时,爱就从窗口溜走了。练习某种爱的技巧,也许能使你变得聪明伶俐、更加仁厚,或造就“非暴力”的人格,不过那跟爱仍然是两回事。

  因为快感和欲望主宰着这个荒凉破碎的世界,因此,爱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了。没有爱,每天的生活就失去了意义。而且,缺少了美,也就缺少了爱。美并不只是一棵美丽的树、一幅美丽的图画、一幢雄伟的建筑或一个漂亮的女人那种肉眼可见的东西。只有当你的心中有爱时,才会看到真正的美。没有任何德行可以缺少爱及美这两种因素。你很清楚,如果只是凭着意志力去改变社会、济贫救世,结果往往会造成更多的不幸,因为缺少了爱,人心就剩下了丑恶及贫穷。反之,如果有了爱与美,不论你做什么都是对的,都会带来秩序与和谐。只要你知道如何去爱,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你就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了。

  现在我们就必须面对核心问题了。如果不经过修炼,不通过思想、强求、书本、老师或指导者的引领,一个人能不能像突然见到可爱的落日一般与爱相会?

  我觉得有件东西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没有动机的热情。那股热情不是来自某些誓约、执着或色欲。不认识热情为何物的人永远无法了解爱,因为只有在彻底舍弃自我中,爱才能出现。

  始终在寻觅的心是无法热情奔放的。你停止寻找它,反而可能邂逅它,这不能靠努力或经验而达到的,只能在毫无心机的情况下,才能巧遇到它。你会发现这种爱超越了时间的范畴,属于个人,也超乎个人,可以专一,也可以遍布,就像一朵花的芬芳,你能闻到它,也可能毫无知觉地擦身而过,那朵花为每一个人绽放,包括那个在它面前深吸一口气而且愉快地注视着它的人。不论人们站在花园内或花园外,对那朵花都毫无影响,它只是自然地让所有人都能分享它的芬芳。

  爱是新鲜、活泼而充满着生命力的,它没有昨日,也没有明天,更不受杂念的干扰。只有赤子之心才能认出它来,而且具有赤子之心的人是可以在这个已经失真的世界中生存的。人们总想通过牺牲、崇拜、人际关系、性生活以及种种快乐和痛苦的途径,去寻找那不可思议的爱,然而,意念必须认清自己的真相而自然终止,才可能找得到爱。如此而得到的爱,才没有对立、没有冲突。

  也许你会问:“如果我找到了这份爱,那么我的妻子、孩子、以及我的家该怎么办,他们的生活必须有保障啊!”你会提出这个问题,就表示你还没有跳出过思想及意识的领域。如果你曾经跳出过一回,你就根本不会有此一问了,因为你已经知道在爱之中是没有时间和意念的。谈到这里,你也许会觉得自己受到催眠而入迷了,如果你真的想超越思想和时间,也就是超越悲伤,你就必须先觉察:所谓的爱是属于完全不同次元的东西。

  可是你不知道如何进入那美妙的源头 ,那么你该怎么办?如果你不知道该做什么,你就什么也不做。不是吗?就是这样,什么都不做,然后你的心就完全寂静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表示你已经不再寻找、不再渴望、不再追求了,中心点一消失,爱就出现了。

阅读全文...

2009年4月6日星期一

【懂得爱】连载二

  如果要深入“什么是爱”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去除几个世纪以来加诸其上的粉饰,抛开一切理想或是它该如何及不该如何这类观念。常把事情划分为该与不该,实在是最为自欺欺人的生活态度了。
  那么,我该如何才能发现我们称之为爱的火焰呢?我是指它本身的涵义,而不是它的表达方式。首先我会拒绝教会、社会、父母、朋友、任何人或任何书本给我的答案。我要自己去发掘它的真相。人类最大的难题就是我们早已具有千百种不同的定义,我自己也因为目前的性格偏好而陷于某种模式,因此,要想了解它,我是不是应该先把自己从性格及偏见中解脱出来?我既然已经发觉自己也在迷惘分裂中,仍然受欲望的操纵,我就应该对自己说:“先清除你自己的迷惑,然后你也许能从什么不是爱之中看出它是什么来。”

  政府说:“为了爱国,所以你要杀敌人!”那是爱吗?宗教则说:“为了爱上帝,所以你要禁欲!”那是爱吗?爱是种欲望吗?别否认!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它确实是交杂着快感和欲望的,那种快感是由感官、性需求及性满足而滋生的。我并不反对性爱,我只是想正视它的内涵。性交能使你在高潮的那一刻完全忘却自我,可是不久你又回落到原来的混乱中,所以你才会渴望不断重复那种没有忧虑、没有问题、没有自我的境界。

  你说你爱你的妻子,那份爱其实包含了性的快感以及有人为你烧饭带小孩的快感。你依赖她,她献给你她的身体、情绪和鼓励之类的安全感及幸福感。结果好景不常,她厌倦了,她跟他人跑了,她遗弃了你,毁掉了你整个情绪的平衡,你受不了这种变动,于是生出所谓的嫉妒,还掺杂着焦虑、仇恨及暴力。由此可见,你的爱不过是“只要你属于我,我就爱你。不然,我就恨你。我能靠你来满足我的性欲或其他需求 ,我就爱你。一旦你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我就不喜欢你了。”由此可见,你们之间有一种对立性,只要你感到自己和她是两个对立的生命,爱就消失了。如果你们能够不制造这些矛盾的状况,停止内心那些永无休止的争执,那么也许(只是也许而已),你会开始了解什么是爱。到那时,她和你才能拥有完全的自由,但如果你想依赖她带给你任何快乐,你就变成了她的奴隶。因此,一个人如果能真正地爱,必然享有自由,它不是从对方那里掠夺来的,而是自然由内心生起的。

  这种隶属于他人、心理上依赖他人滋养的状态,时常会带来焦虑、恐惧、嫉妒和罪恶感,只要有恐惧,就不可能有爱。被忧伤折磨的心,永远无法体会爱。多愁善感和爱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同样的,爱和快感、欲望也扯不上边。

爱不是思想的产物,因为思想是属于过去的,它根本不可能滋生出爱来,爱是不受束缚的,也不可能陷入嫉妒之中,因为嫉妒属于过去,而爱却永远属于活生生的现在。它绝不是“我要去爱”,或“我已经爱过了”。如果你了解爱,你就不会再追随任何人。爱不是臣服,当你爱的时候,根本没有可敬或不可敬的分别。



你知不知道爱一个人究竟是什么意思?你能了解这种没有仇恨,没有嫉妒,没有愤怒,不干涉对方的思想和行为,既不谴责也不比较的境界吗?如果你以全心、全意、全身以及整个生命去爱一个人,你会有比较吗?当你已经为爱而彻底舍弃自己时,就不再有比较的对象了。



爱是否包含了义务和责任?它需要使用这些字眼吗?如果你因为责任而去做一件事,那还有爱吗?责任之下绝没有爱。人类所陷入的责任结构其实已经毁了自己,如果你因为责任的缘故,不得不做某件事,你就无法爱你所做的事了。爱所到之处,既无责任,也无义务可言。



不幸的是,大部分的父母都认为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有责任,于是他们就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应该变成什么样的人、不该变成什么样的人等。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上能有安稳的职位,因此,他们所谓的责任,只不过是要传给孩子上一代所崇拜的地位和面子罢了。人一旦追逐地位和面子,就破坏了自然的平衡和秩序。父母所关切的,往往是如何造就另一个地地道道的凡夫俗子。表面上看来他们是在帮着孩子适应社会,其实是在助长世上的冲突、暴力及战争。你能称之为爱和关怀吗?



真正的关怀就好比关心一棵植物那样,为它浇水,认清它的需要,给它肥沃的土壤,温柔亲切地照料它。可是如果你只培养你的孩子适应社会,你就是在训练他们如何斗争,那么他们就会被社会宰割。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孩子,怎么还会鼓励他们加入这场人间的苦战?



如果你失去所爱的人,你会流泪不已,然而你的泪水到底是为自己,还是为那逝去的人而流?你究竟是为了自己,还是为别人而哭?你曾经为别人哭过吗?你曾经为那捐躯战场的儿子哭过吗?如果你哭过,那些眼泪是出于自怜,还是为了亡者?如果你是为了自己而伤心,那么眼泪就是白流了,因为你只不过是自怜罢了。但是如果你落泪,是因为你丧失疼爱了半辈子的人,那也不是真的疼爱。假设你的兄弟过世,你很容易为自己落泪,因为他已经离你而去。你落泪显然是因为内心有很深的感触,但不是因为骂过他而感伤,其实是因为自怜而感伤。这种自怜的心态会使你变成铁石心肠,你会封闭自己,逐渐变得麻木而愚昧。



如果你是为了自己而哭,这能算是爱吗?你哭是因为你落单了,你感到孤单无助,你对自己的处境满腹牢骚,总之是那个“你”在哭泣。如果你真能看透这些事的内情,就像你摸一棵树、一根柱子或握一只手那么直接,你就不难看出悲伤是自创的,是念头引发了时间感而造成的。三年前,我弟弟还健在,转眼他就故去了。因为我变得更孤单、更伤心,再也没有人能给我慰藉或陪伴我了,每念及此,难免热泪盈眶。



只要仔细观察,不难看出内心的起伏过程,如果能一眼就看清它的来龙去脉,而不是一点一点地分析出来,你会在刹那间识破那个虚伪的小家伙——我——的整个本质及结构。我的眼泪、我的家庭、我的信仰、我的宗教、一切丑恶均藏在内心深处,如果你打从心底看透它,而不是用脑子去分析,你就获得了终止哀伤的秘诀了。



悲伤与爱是不可能共存的,但是基督教却把痛苦理想化,甚至将它供在十字架上朝拜,这暗示着除非你通过那扇特殊的门,否则你是永远脱离不了痛苦的,这完全显示了宗教组织剥削人心的伎俩。

阅读全文...

2009年4月5日星期日

【懂得爱】连载一

  一心追求安全而稳固的人际关系,必然会引发哀伤和恐惧;愈追求安全感,愈会招致不安全的感觉。有没有任何人际关系使你感到安全过?我们大家都渴望爱与被爱的保障,但如果我们一心只想追求自己的安全感和自己特定的途径,那算是爱吗?我们不被人所爱,只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去爱。


  爱是什么?这个字眼早已被世人所败坏了,所以我一直不怎么爱用它。每个人都在谈论爱,每一份杂志、报纸以及传教士都不停地谈着爱。我爱我的国家,我爱我的君主,我爱这些书,我爱那座山,我爱那种快感,我爱我的妻子,我爱上帝......爱是否只是一种概念?如果是的话,你当然可以培养它、滋长它、珍惜它、玩弄它、随心所欲地扭曲它。你说你爱上帝,那究竟是什么意思?你不过是爱那个你自己的臆想所投射出的影像罢了,你按照心目中神圣崇高的模样,为自己披上了可敬的外衣,而形成了那个影像。所谓“我爱上帝”根本毫无意义,你在崇拜上帝时,不过是在崇拜自己而已,这绝不是真正的爱。

  我们不知道如何处理人间的爱,于是我们躲到抽象的理念世界中。也许,爱真的是人间苦难和困境的最终解答,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找出爱的真谛?只下定义就算了吗?宗教给它一种定义,社会又有自己的定义,各种的偏差和曲解比比皆是。难道崇拜某人、与某人同床共枕、交换感觉、作伴解悉,就是所谓的爱了吗?这种极其狭隘、纯属个人取向以及完全诉诸感觉的爱,已经成为社会上公认的模式。于是宗教挺身而出,宣称爱是超越这一切的。他们在人间的爱情中看到的只是快感、竞争、嫉妒、占有、总想控制和干预对方的思想,了解了这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以后,他们声称必定还有一种神圣、美好而又纯洁无染的爱存在。

  不论在世上哪一个角落,所谓的圣人都会告诉你:注视女人是件非常不好的事。他们会说:“如果你让自己沉溺于性爱中,你就不可能接近上帝。”于是他们不顾自己的逐渐枯竭而将性爱推向一旁。禁欲好比闭上自己的双眼、割去自己的舌头,因为他们等于否定了大地之美。他们让自己的心与意处在饥饿状况,他们是脱了水的人类,他们摒弃了美,因为美与女人是分不开的。

  爱有没有神圣与世俗之分?或人性与神性之分?还是根本只有爱而已?爱是否只能献给一个人而无法普施众人?如果我说“我爱你”,是否表示我不能爱其他人?爱是纯属个人的,还是与个人无关的?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家庭的或非家庭的?如果你博爱所有人类,你还能爱上某个单独的个体吗?爱是不是感性的?爱是不是一种情绪?爱是不是快感及欲望?上述种种问题,不正显示我们对于爱的认识时常限于应该或不应该的观念,并且受制于我们的文化所发展出来的模式吗?

阅读全文...

.


本页面永久的简洁网址是:http://quanji.qikong999.cn 请注意收藏,我们会陆续增加更多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如果你觉得确实不错,也希望你能分享给其他人,让更多人受益!奇空团队的使命就是让更多人懂得爱,并为爱而工作!也期待你提出宝贵的建议,让我们一起做得更好,为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克里希那穆提全集下载(直接点击书名即可)
9、《般若之旅》
10、《奥修中文全集》DOC版  《奥修中文全集》CHM高清版
11、《克氏英文全集》CHM版   《克氏英文全集》PDF高清版
12、《奥修英文原著全集》
5月7日新增克氏6本著作:
13、《生命之书》
14、《自由是什么》
15、《爱与思-生命的注释》
16、《浩渺无垠-生命的注释》
17、《单纯的品质-生命的注释》
18、《思考从结论开始吗-生命的注释》

最好的PDF文件阅读器下载

如果无法正常下载,或需要其他文档格式(如TXT格式)请及时与我联系。QQ:877729438 电话:13549664142

其他推荐:

 《跟富爸爸说再见》 ,一本彻底颠覆传统思维,不花一分钱,不担任何风险,快速实现经济自由的创富宝典。

阅读全文...

【奥修作品目录】

奥修简介:
  奥修,1931年12月11日出生于印度喜玛拉雅山南麓的一个小山村里。金色的童年使他充分体验了生命的奥义,在他21岁那年,他开悟了。1990年1月19日,奥修在他的崇敬者的欢庆中走完了他充满智慧和奉献智慧的一生。 

  奥修早年以极其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印度沙加大学哲学系,曾经获得全印度辩论冠军。在印度杰波普大学担任了九年哲学教授之后,周游各地演讲,从弗洛伊德到老子、庄子和禅,从古尔捷耶夫到佛陀,从耶稣基督到泰戈尔……根据他的演讲已经出版了650多种书,并被译成30多种文字行销世界各地。

关于奥修

  奥修是一位当代的神秘家,他的生活和教导影响着全世界来自不同层面无数的人,他的存在是无时间性的。伦敦的星期日时报说他是"造就二十世纪的一千个人之一",印度的星期日日报则将他视为改变印度命运的十个人之一,与甘地、尼赫鲁、和佛陀并列。

  关于他自己的工作,奥修说他是在帮忙创造出能够使新人类诞生的情况。他常常将这个新人类描述成"佛陀的左巴"既能够象希腊的左巴一样,享受人间的宴乐,也能够像佛陀一样,享受宁静的安详。奥修的洞见涵盖了东方无时间性的智慧,以及西方科学和科技最高的潜力,它就象一条无形的线,串起了所有这些层面。

  他对内在蜕变的科学具有革命性的贡献,他的静心方法有考虑到现代生活加速的脚步。他"动态静心技巧"的设计先将身体和头脑所累积的压力释放掉,好让你比较容易可以经验到没有思想的静心放松状态。

1、早期的演讲和作品

《一杯茶》

《超越已知的向度》

《从性到超意识》

《伟大的挑战》

《隐藏的奥秘》**

《我就是门》

《奥秘心理学》

《智慧的种子》



2、静心

《此时此地》

《寻找奇迹》

《静心:狂喜的艺术》

《静心:最初和最终的自由》



3、佛和佛教大师

《佛陀的道路》

《金刚经》**

《超越的原则》

《心经》**

《智慧之书》

4、包尔斯

《心爱的人》(1-2卷)



5、卡贝尔

《神圣的旋律》

《狂喜:被忘却的语言》

《海里的鱼不渴》

《伟大的秘密》

《客人》

《爱的道路》

6、耶酥和基督教的神秘家

《来跟随你》(1-4卷)**

《我对你说》

《神学神秘家》



7、犹太教的神秘家

《死的艺术》**

《真的圣人》



8、苏非派神秘主义

《正是那朵玫瑰》

《完美的师傅》(1-2卷)

《秘密》

《苏非:路上的人》(1-2卷)

《神秘合一》(1-2卷)

《直到你死了》**

《沙的智慧》(1-2卷)



9、密宗

《坦陀罗──无上的领悟》

《密宗的观点》(1-2卷)



10、道家

《虚舟》

《秘密的秘密》(1-2卷)**

《道:金色的大门》(1-2卷)

《道:无路之路》(卷2)

《道:三个宝藏》(1-4卷)**

《当鞋子合脚时》

11、奥义书

《绝对的脉搏》**

《我就是那个》**

《哲学的终极》

《至上的教义》**

《那就是你》

《终极炼金术:启动你》(1-2卷)**

《吠檀多:走向三摩地的七个步骤》



12、禅和禅师

《啊,是这个!》

《松林里的古乐》**

《被浇灌的花朵》

《一只飞翔的鸟》**

《菩提达摩:最伟大的禅师》

《第一个门徒》

《上帝死了:禅是唯一活着的真理》

《大慧禅师》

《信心铭》

《我庆祝自己:上帝不在任何地方,生命就在此时此地》

《涅般:最后的噩梦》**

《无念:永恒之花》

《一粒种子绿了整个地球》

《回归本源》**

《寻找》

《惊雷》

《太阳在晚上升起》

《悠着点》(1-2卷)

《即身即佛》

《行住坐卧皆是禅》

《白莲花》**

《禅的宣言:摆脱自己的自由》

《禅:超越的奥秘和诗意》

《禅:悖反之路》

《禅:特殊的传递》

《呀呼!神秘的玫瑰》**

13、西方神秘家

《隐藏的和谐》

《弥赛亚》(关于纪伯伦的《先知》

的评论)

《新炼金术》

《查拉图斯特拉:一个能跳舞的上帝》

《查拉图斯特拉:欢笑的先知》



14、瑜珈

《瑜珈始末》(1,4-10卷)**

《瑜珈:灵魂的科学》(即《瑜珈始末》2-3卷)**



15、禅的成套系列*

禅的世界

《生活禅》

《这个,这个,一千次这个》

《禅:金刚霹雳》

《禅:从头脑到无头脑的飞跃》

《禅:独居的鸟,森林里的布谷》

禅:彩虹的各种颜色

《佛陀:心的空性》

《存在的语言》

《奇迹》

《原本的人》

《回头》



16、奥修论古代禅师

《道元:禅师》

《马祖:空的镜子》

《临济:非理性的禅师》



17、问题的回答

《宁静和知道》

《来,来,再来》

《鹅出去了》**

《伟大的朝圣:从这里到这里》

《邀请》

《我的路:白云之路》**

《无处可去,除了向内》**

《剃刀的边缘》

《不用脚行走,不用翅膀飞翔,不用头脑思考》

《野鹅和水》

18、奥修在美国的演讲

《从束缚到自由》

《从黑暗到光明》

《从死亡到不死》

《从虚伪到真实》

《从不觉到觉》**

《罗杰尼西圣经》(2-4卷)



19、奥修在世界漫游

《超越开悟》

《超越心理学》

《航标灯》

《神秘家之路》

《木石的启示》

《二十五世纪后苏格拉底再次被下毒》

《剑与莲花》

《传灯》



20、奥修看世界

《金色的未来》

《隐藏的辉煌》

《新的黎明》



21、奥修个人的世界

《我爱过的书》**

《金色的童年》

《一个疯子的笔记》



22、奥修答记者问

《最后的圣约》

23、师徒间的亲密交谈──达圣日记

《一朵玫瑰是一朵玫瑰是一朵玫瑰》

《要现实:筹划一个奇迹》

《在早饭之前相信不可能的》

《我心的情人》

《无知的人有福》

《佛病》

《庭院里的柏树》

《一路舞向上帝》

《不要只做事情,坐在那里!》

《只为疯子》

《更远的岸》

《离开自己的路》

《伟大的无》

《上帝不是代售品》

《哈利路亚!》

《敲打岩石》

《随它去!》

《引导开悟的疯子》

《无的九十九个名字》

《没有经书,没有佛,没有教导,没有门徒》

《仅仅失去你的头脑》

《只有失败者可以赢得这场游戏》

《打开门》

《打开秘密》

《热爱那不可能的》

《鞭影》

《一只手掌的声音》

《太阳后面的太阳后面的太阳》

《零的体验》

《这就是它》

阅读全文...

【克里希那穆提作品目录】

作者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一八九五年生于印度,十三岁时由“通神学会”领养。“通神学会”一直宣扬“世界导师”(world teacher)的再度降临,并且认为他就是这个“世界导师”。他很快就成为坚强无畏、难以归类的导师。他的言论和著作无法归属于哪一种宗教,既非东方也非西方,而是属于全世界。
  一九二九年的八月三日,克氏宣布解散专为他设立的“世界明星社”,退还所有信徒的捐款,他发誓即使一无所有也不成立任何组织。因为真理不在任何人为组织中,而纯属个人了悟,一旦落入组织,人心就开始僵化、定形、软弱、残缺。他的另一项惊人宣布是,他否定了所有过去的通灵经验,认为一切心灵现象都是人类接受传统暗示和过去习性的策动而投射的念相。从此,这位被选为“世界导师”的克里希那穆提,才真正开始光华四射。
  一九三九年二次大战爆发,面对世界的动乱、人类的自相残杀,克氏感到刺骨的哀伤以及更为超然冷静的深思,他开始探索真正的教诲,要用最简单而直接的语言带领人们进入那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这位慈悲与智慧化身的人类导师,穷其一生企图带领人们进入他所达到的境界,直到九十岁去世前都还在不停奔波。一九八六年二月十六日晚九点整,克里希那穆提不可思议的一生结束了。他留下来的六十册以上的著作,全是从空性流露的演讲集和讲话集,目前已经译成了47种语言出版。在欧美、印度及澳洲也都有推动他志业的基金会和学校。他们一直强调克氏教诲的重点:人人皆有能力靠自己进入自由的了悟领域,而所谓的真相、真理或道,都指向同一境界。

  克里希那穆提,这位被誉为历史上旅行次数最多,晤面人数最多的世界导师,不喜欢被人们称为“大师”。他虽然备受近代欧美知识分子的尊崇,然而真正体悟他教诲的人,至今寥寥无几。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第一章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第二章 自由的问题
第三章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
第四章 倾听之道
第五章 富有创意的不满
第六章 圆融的人生
第七章 野心
第八章 有条理的思维
第九章 开放的心灵
第十章 内心的美
第十一章 服从和反叛
第十二章 天真的信心
第十三章 平等与自由
第十四章 自我规范
第十五章 合作与分享
第十六章 心念的更新
第十七章 生命的河流
第十八章 专注的心
第十九章 知识与传统
第二十章宗教情怀就是对万事万物敏感
第二十一章 学习的目的
第二十二章 纯然的爱
第二十三章 独处的必要
第二十四章 生命的活力
第二十五章 不费力的生活
第二十六章 心智并不是一切
第二十七章 寻找真理

《重新认识你自己》

第一章 没有任何向导
第二章 认识自我
第三章 觉察力
第四章 什么是快感
第五章 告别恐惧
第六章 暴力与愤怒
第七章 人际冲突的真相
第八章 与真实的自我相处
第九章 时间与烦恼
第十章 懂得爱
第十一章 时空隔阂
第十二章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
第十三章 思想的起源
第十四章 昨日的重担
第十五章 冥想
第十六章 彻底革新

《一生的学习》

第一章 教育与生活的意义
第二章 正确的教育
第三章 智力、权威与智慧
第四章 今日世界的危机
第五章 我们需要怎样的学校
第六章 父母与教师
第七章 性与婚姻
第八章 艺术、美与创造

《你就是世界》

第一部分 了解你自己和你的生活
第一章 了解你自己吗?
第二章 你想得到什么?
第三章 思想、思想者和自我的炼狱
第四章 生活中的洞察力,才智和革新
第五章 挣脱,娱乐,快乐
第六章 我们为什么要改变?
第七章 生活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部分 自我认知:获得自由的钥匙
第一章 恐惧
第二章 愤怒与暴力
第三章 厌倦和兴趣
第四章 自怜,悲伤,苦难
第五章 嫉妒,占有,羡慕
第六章 欲望与渴望
第七章 自尊心:成功与失败
第八章 孤独,消沉,混乱……

第三部分 教育,工作和金钱

第四部分 关系

《谋生之道》

第一章 内在的自由是最终目标
第二章 正确的职业来自心的改变
第三章 抗拒让心迟钝
第四章 热爱消弭牵挂
第五章 快乐地工作还是在工作中寻找幸福
第六章 世界是个人内心的投射
第七章 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
第八章 老师真正的作用在哪里?
第九章 在丑陋的世界上保持清明
第十章 冲突使你疲惫
第十一章 生命在于创造
第十二章 关系的转变是新社会的基础
第十三章 谋生之道从反抗虚妄开始
第十四章 不要把社会当作扩张自己的手段
第十五章 谋生之道无关贫富
第十六章 艺术就是“我”的缺席
第十七章 “分别心”加速心的败坏
第十八章 庸俗谋划了我们的卑贱
第十九章 闲暇时的思考
第二十章 完整的行动
第二十一章 形象的形成
第二十二章 免除制约
第二十三章 明智即和谐
第二十四章 野心的危险
第二十五章 正确的谋生之道
第二十六章 冲突源于内在
第二十七章 让不满之火继续燃烧
第二十八章 悠闲是学习的前提
第二十九章 活得有创造性
第三十章 完整的责任感
第三十一章 自以为是的日常生活
第三十二章 以己身为师
第三十三章 健全地活在不健全的世界
第三十四章 正确的生活
第三十五章 永远不要问怎样
第三十六章 自利心使心腐败

《爱与寂寞》

第一章 人际关系中是否有秩序
第二章 快乐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章 占有、拥有就是爱吗
第四章 我们的生命为什么空虚
第五章 爱的可能
第六章 性是一种完全逃避自我的方法
第七章 如何摆脱恐惧
第八章 如何克服寂寞
第九章 “我”是空虚的始作俑者
第十章 寂寞是自我封闭的行动
第十一章 关于“爱”的交锋
第十二章 爱与寂寞
第十三章 有依赖就没有爱
第十四章 混乱的根源
第十五章 爱与美
第十六章 爱的意义
第十七章 爱是一种祝福而不是快乐
第十八章 爱和哀伤
第十九章 爱是美德的精髓
第二十章 如何摆脱孤独与依赖
第二十一章 人类能否超越哀伤
第二十二章 谁该对混乱的世界负责
第二十三章 寂寞、孤独与爱
阅读全文...